首页    竹业    佘卫东
第一季-佘卫东

佘卫东

象山县黄泥头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
象山佘氏家庭农场场长

https://ypstatic.cnnb.com.cn/yppage-share/news/share/video_detail?newsId=5f6bfb6be4b040971d716ab5

       佘卫东,象山县黄泥头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,象山佘氏家庭农场场长。

       2012年,佘卫东承包了800多亩毛竹山,但他不满足现状,从2013年5月份起,老佘开始着眼林下经济,决心打造林下经济实验基地。

       他多次取经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,最终从福建引进了“雪裙仙子”竹荪菌种。

       新品种怎么种?佘卫东打算不建大棚、不搭架子,试着在毛竹脚下仿野生种植15亩竹荪。可喜的是,这次实验成功了,当时竹荪的亩年产达到了4万元。

       第二年,老佘尝试了大球盖菇的种植,因产量和效益都不错,这一品种被大范围地推广到余姚等地。

       第三年,老佘又试验了山黄精、三叶青的培育,均大获成功。

       仿野生种植的林下作物营养价值较高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而且,毛竹林套种林下作物,既节省了土地资源,又大幅提高了竹农收入,极具推广价值。他的林下经济产品和林下套种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。

      随着毛竹本身的效益日渐减少,初尝林下经济甜头的老佘打算继续深耕,进一步“掘金”林下。

      继林下种植后,老佘开始尝试林下养殖,鸡、羊、鸭都走进了他的农场。老佘的林下养殖也采用仿野生喂养环境,这些畜禽吃的都是无公害的绿色养料,他的农场成了象山县无公害基地,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。

      据了解,不少林下作物需要大规模种植才能达到预期效益,比如山黄精,但是老佘却始终坚持小面积、多品种种植,因为他一心只想做好林下作物的种植试验和品种推广。

       这近十年漫长的试验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。2016年,老佘试种了2亩黑皮鸡枞菌,结果颗粒无收。他不断调整配料,最终发现用稻草培育效果最好,于是赶紧将这一经验进行推广。

       聊起这段经历,他一脸云淡风轻:“亏一点钱也没有关系。”由他试验出的林下经济新品种能让农户获得良好的收益,是他最大的“兴趣点”和成就感。

       作为一名市级乡土专家和中国林业乡土专家,老佘未来的目标是继续在竹林脚下做试验,简化农户的无公害种植过程,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,试验出更多能让普通消费者接受的价廉物美的林下经济好品种,“让农民更好种,让老百姓吃得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