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再平
慈溪市海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
潘再平,中国林业乡土专家,慈溪胜浦休闲农场场长,慈溪市海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。自2006年开始种植葡萄,至今潘再平已经种了15年,培育营销了多个优良葡萄品种。
在潘再平280亩的农场里,品种不一的葡萄井然有序地垂挂在藤蔓,青的,紫的,黄的,晶莹剔透,五彩缤纷。这里主打的是早熟巨峰和阳光玫瑰两个品种,如此一来,葡萄销售期能从6月一直延续到10月。
“我有自己的销售标准,葡萄的糖度、脆度、香味必须都达标,比如糖度一定要达到17,否则不卖。”对于自己的葡萄,潘再平信心满满,这是多少年来,被市场检验后累积下来的自信。
怎么种出高品质的葡萄?走进他的全自动化种植大棚,似乎能够找到答案,在这里,限根、增温、控水、喷灌,都可自动控制。潘再平说:“我们采用大棚避雨栽培,做到绿色生态生产,把有机肥料作为基肥,再施以畜粪肥,在萌芽前每亩施复合肥,做好开沟、排水等日常管理。”这种方式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、糖度高,市场认可度自然高。
此外,改善土壤,增加土壤透气性也很重要,“树也跟人一样,只有健康了才能产出好果子。”对于葡萄种植,潘再平有太多感悟。
据潘再平介绍,目前市面上成熟的葡萄品种共约40、50个,而他个人比较看好的是早熟的天工墨玉和比较耐运输的浪漫红颜。
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,“创新”成了当代农民的必修课。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导向也影响着潘再平的葡萄品种布局,在他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里,记者见到了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不下20个试栽品种。“这是‘蓝宝石’,这是‘红果王’……”潘再平如数家珍,“如果三年后这些品种适应这里的种植环境,就可以成功面市了。”
在慈溪海丰,潘再平还有一个扶贫种植基地,保障了40多户低收入农户和残障人士的生活。从苗木、化肥的供给,到栽培技术的传授,甚至销售环节的扶持,各个环节潘再平都倾力相助,“他们需要什么我就教他们什么。”
让慈溪葡萄成为消费者口中响当当的好东西是潘再平最大的梦想,向外推广慈溪葡萄他一直不遗余力,“只要品质好,到哪儿都会受欢迎的。”眼下,潘再平想让慈溪果农的种植技术能更上一层楼,这关系着1.5万种植户的切身利益,唯有做大做强做优,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品牌力,转型发展求突破,才能守住慈溪葡萄的霸主地位。
浙ICP备2022017792号-1